“耕耘巷陌,静待花开”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就业赛道十强选手朱子姝专访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4日 08:33 作者: 编辑:朱青文 访问量:


“耕耘巷陌,静待花开”

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赛就业赛道十强

选手朱子姝专访

     青岛大学第十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已圆满落幕,让我们一同走进就业赛道十强选手朱的精彩故事,扩展视野,交流心得。

方寸窗口,万千冷暖,平凡坚守,山海可期。

   

 个人简介·

姓名:朱子姝

专业:22级行政管理

赛道:就业赛道

特色亮点:基层公务员

成就展示:现任22级行管数创班班长、学院学生党支部本科生负责人、获青岛大学优秀团干部(2次)、优秀学生干部(2次)、百名优秀学生干部、返家乡优秀实践个人、三下乡优秀实践个人等荣誉称号、曾获多项学科专业竞赛与科创创业竞赛奖项。

风采展示:

·选手心声·

初心如磐,基层筑梦

01  

Q:选择基层公务员的具体方向及选择该方向的理由是什么?

A:我希望能够通过选调生考试去基层岗位,回到自己的家乡,而选调是应届毕业生进入公务员体制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条兼具挑战性与成长性的优质路径。我选择这条道路一方面是为家国情怀总书记号召年轻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去基层建功立业。另一方面,我所学的行政管理学专业与目标岗位匹配度较高,我希望发挥自己的知识与才能,为基层发展添砖加瓦,用创新活力推动基层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02  

Q:你在追寻职业目标时作过什么重要决定?这个决定对你职业规划有什么影响?

A:大二寒假期间,我参与了学院“返家乡”社会实践,前往菏泽市曹县孙庄村进行调研。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学平全心全意为村民找路子、谋发展,和全体基层干部一起带领孙庄村实现了三次华丽转型,使全村群众脱了贫致了富,并带领村民诚信发展电商,孙庄村成了全国闻名的“淘宝村”。从原来的没有一盏路灯、没有一条马路、卫生脏乱差的贫穷落后村,变成了如今灯火通明、环境优美,人民安居的幸福村。这段调研经历使我更加坚定了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将职业规划具象化,让我深刻体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含义,也意识到基层工作不是简单的政策执行,而是需要将民生需求与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的智慧与担当。

 

知行合一,实践淬炼

03  

Q:如何了解目标职业领域前景与价值?

A:第一个方法是通过政策研究,始终紧跟党中央政策方针,主动了解关注选调生政策及基层公务员晋升机制。第二个方法是亲身感受,通过调研走访、实习等能够直接观察和感受到基层治理难点与群众需求,理解岗位实际价值。第三个方法是行业交流,与实习中遇到的前辈或已经进入相关行业的学长学姐们交流学习,获取一线工作经验,自行评估职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04  

Q:面对就业市场,采取了哪些实际行动提升竞争力?

A:作为学生,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面对竞争越来越残酷就业市场,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势,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其次就是要注重实践的累积,在担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服务意识;参与农村调研、社区治理实践能够更深入了解社会现实需求;而实习经历能够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政府部门的实际运作,学会了如何在工作中践行服务精神。这些都是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05  

Q:如何兼顾各项比赛、学习研究与实践锻炼,且取得优异成绩?

A:我认为首要是目标导向,要以职业规划为核心,将课程学习、竞赛积累、实践锻炼串联,形成能力培养闭环。其次是注重时间管理,学习研究是一件习惯性的事情,始终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而实践、实习可以利用寒暑假等非零碎时间。最后是高效执行,在调研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经过研究后可转化为竞赛提案素材,实现实践与学术的相互促进。

赛场历练,职路生花


06  

Q:在准备职业规划大赛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及克服方法是什么?

A:我遇到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个人经历与目标岗位需求精准匹配,凸显核心竞争力。我的初版PPT和简历只是在罗列自己的经历,但展现不出与岗位的相关性。在决赛前期的培训中,李莹老师帮助我拆解岗位能力要求,列举了几个在该岗位工作时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帮我优化了整个框架的逻辑。我的指导老师张伟老师则帮我改善了重点不够突出的问题,并对内容细节做了严谨的调整。很感谢两位老师对我的倾心帮助


07  

Q:参加职业规划大赛对于自己职业发展有什么启发与帮助?

A:最大的收获是“把模糊的想法变成清晰的计划”。备赛时,我必须要自己分析岗位、梳理优势、规划未来,这相当于提前做了一次职业“模拟考”。此外,我在备赛过程中强化了PPT制作、演讲表达、逻辑梳理等通用能力,为之后的求职面试打下了一定基础。


08  

Q:面对评委提问环节,你是如何准备的?有哪些应对策略?

A:首先就是预判问题,在决赛前,我围绕职业规划逻辑(为何选基层?优势在哪?如何应对挑战?)模拟了一些常见问题,并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其次就是结构化应答,在比赛的那个学期,我们专业正好开设了“管理能力综合实训”这门课,课堂上经常进行各类结构化面试的实战,使我对一些结构化问题的回答有了自己的逻辑,比如在面对综合分析能力题时可以分维度回答,面对计划组织协调能力题时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及风险研判几点来回答,多练习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题技巧。最后一点就是现场应变,如果遇到陌生问题,先确认问题核心,再结合备赛素材中的经历或政策知识迁移作答,避免空谈。


09  

Q:对准备参加职业规划大赛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和感悟?

A:首先要早规划,大一、大二的阶段可以通过实践、各类经验分享会等途径探索自己的兴趣,在意愿比较强烈时锁定方向并针对性积累。其次是重联动,将专业课程学习、竞赛、实践实习与职业目标结合,避免“经历零散化”,也就是以目标为导向,精准匹配目标岗位需求,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寻求专业指导,向老师、有经验的学长学姐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进行优化完善。最后一点是敢表达,这次比赛让我更充分地意识到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也是我今后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一方面。比赛时注重演讲节奏与情感传递,表达出自己对目标职业的热爱,用真实经历打动评委,同时保持良好心态,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相信大家一定会通过这个比赛得到锻炼与成长。




 青春扎根,沃土生辉,深耕基层,循梦而行,向阳而生,用踏实脚步丈量基层每寸土地,让职业理想在实践中淬炼成长。